日期:2021年5月24日 下午8:44作者:毛婷 編輯:Sukie

【預見】金融減磅、IT再加碼,恒生指數調整帶來哪些機遇?

5月21日,恒生指數公司公佈了2021年3月31日的恒生指數係列季度檢討結果。主要變動包括:

1、恒生指數:成分股數目由55只增至58只,加入信義光能(00968.HK)、比亞迪股份(01211.HK)和碧桂園服務(06098.HK);

2、恒生科技指數:成分股數目由31只重置至30只,加入今年3月才上市的汽車之家-S(02518.HK)和哔哩哔哩-SW(09626.HK),剔除中興通訊(00763.HK)、鴻騰精密(06088.HK)和祖龍娛樂(09990.HK);

3、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成分股數目由51只重置至50只,加入比亞迪和恒大物業(06666.HK),剔除粵海投資(00270.HK)、中國聯通(香港)(00762.HK)和中國鐵塔(00788.HK);

4、恒生綜合指數:成分股數目由502只增至506只,加入醫渡科技(02158.HK)、微創心通醫療(02160.HK)、汽車之家-S和諾輝健康-B(06606.HK)。

所有這些變動將從2021年6月7日(星期一)起生效。

恒生指數調整對個股的影響

恒生指數係列變動之所以重要,皆因恒生指數是眾多被動型、主動型基金的衡量基準指標。基金為了能貼合恒生指數的表現,一般都會按照恒生指數成分股的結構來進行資產配置,以便將基金與基準指數之間的差距降至最低。

截至2020年末,被動式跟蹤恒生指數係列的產品資產管理總值約為380億美元,約合2950.2億港元,更别提其他基準指標加主動管理因子(Alpha)的主動型組合,後者的資產管理規模要大得多。

成分股的變動必然引發這些基金的調整潮,隨著資金的進出,也會直接影響到相關成分股的表現。

鑒於恒生指數與恒生科技指數最受關注,本文著重分析這兩大指數成分股將受到的影響。

香港股票指數的發展歷程

恒生指數通常被視為港股市場的藍籌股指標。藍籌股指的是長期穩定增長、綜合質素上乘的大型股。在20世紀末的發達資本市場,由於工業發展是發達國家經濟的支柱,藍籌股一般指的是發展穩固、前景靓麗的工業股。

不過進入21世紀,隨著互聯網科技的迅速發展,互聯網股逐漸成為資本市場的主流之一。

以歷史最悠久的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為例。顧名思義,最開始時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的成分股就是30家最著名的工業公司股票;但隨著產業結構的轉變,科技企業的重要性不斷提高,到如今,兩大科技龍頭蘋果公司(AAPL.US)和微軟(MSFT.US)取代了那些曾經赫赫有名的工業股及其他產業股份,成為道指非常重要的成分股。

反映港股市場表現的恒生指數也是一樣,跟隨業態和上市企業結構的轉變而變化。例如90年代,本地房地產開發商和金融服務業撐起了香港經濟,這些為當地投資者所熟悉的上市企業也成為恒生指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1995年的恒生指數33只成分股中,全部為服務本土市場的企業,其中本地地產商和銀行就佔了18家。

到90年代末21世紀初,隨著内地赴港上市企業的增加,紅籌股(即境外注冊、主要在内地經營業務的香港上市企業發行的股票)、H股(内地注冊、主要在内地從事業務的企業發行的股票)和優秀民營股也加入到恒生指數成分股的行列,而且佔比不斷提高。到2007年金融海嘯前,38只成分股中,有13家為内地企業。

在最近十年,内地互聯網公司蓬勃發展。順應形勢變化的港交所(00388.HK)推出上市制度改革,與此同時與内地互聯互通機制的不斷完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巨頭和獨角獸企業選擇香港作為上市或第二上市地,而内地資金能夠合法合規地進入港股市場,買賣内地投資者所熟悉的互聯網企業股票,也使得内地大型互聯網企業在資本市場越來越受關注。

恒生指數中的資訊科技類股份從無到有,佔比從零到接近三分之一(最新調整後);去年推出的恒生科技指數成為眾多機構投資者的標的,最近多只面向恒生科技指數的ETF獲批,更奠定了該指數的江湖地位。在不知不覺中,科技股成為了重要股票指數的主流標的。

恒生指數調整:金融減磅,IT加碼

這一次的恒生指數檢討加入了三家内地民企信義光能、比亞迪股份和碧桂園服務,分别屬於工業和房地產領域,在各自領域都有一定的代表性。

例如主要提供物業管理服務和社區增值服務的碧桂園服務,自2018年上市以來,不論業績還是市場表現都十分搶眼,2019年和2020年淨利潤增幅均在70%以上,股價一直保持上漲勢頭,也成為後續上市的眾多物管公司的估值標桿。

又例如在新能源車發展如火如荼之際,股神巴菲特青睐的比亞迪股份成為新能源車的行業標桿。

信義光能則得益於光伏發電概念。

這三只成分股的加入將讓恒生指數的覆蓋更加多元化。

不過,最值得關注的還是各成分股權重的變化。從下圖可見,變化最大的是金融股和資訊科技兩個領域的權重變化。

檢討後的金融股佔比進一步縮減:内銀股的佔比由11.09%下降至10.42%,内資金融股的佔比由5.03%下降至4.96%,而其他金融股由調整前的25.03%下降至21.89%,其中頭號權重股友邦保險(01299.HK)和匯豐控股(00005.HK)的合計比例由原來的18.64%下降至15.89%。

與金融股的明顯收縮相對應的是資訊科技權重的提升,由變動前的26.91%提高至30.24%。其中美團(03690.HK)由4.28%提高至7.71%,阿里巴巴(09988.HK)由5.59%提高至7.33%,但騰訊(00700.HK)卻由9.38%下降至8%。

這一次的調整中,雖然新加入的股票沒有科技股,但科技股的權重在調整後將明顯上升,其領導地位得到了進一步鞏固。

新加入的成分股和權重獲上調的成分股,有望在短期内吸引市場的關注,或因應大型機構的調倉操作而在短期内獲得支持。

另一方面,騰訊等權重下調幅度較大的股份,在短期内可能會受到些許資金流出的壓力。

恒生科技指數:新股火速上線,美團快手加碼

2020年7月27日推出的恒生科技指數,上線之時正值重磅股騰訊雄起,所以曾一路高歌。不過到今年2月末,科技股到達階段性高位回落,指數也跟隨持續調整,目前較推出時高14.35%。

在最新的檢討中,恒生科技指數將納入分别於今年3月15日和3月29日回港第二上市的汽車之家和哔哩哔哩,初始權重約為1.27%和0.14%。當前兩股的總市值為3872億港元。

送舊迎新,有新成員加入,也有表現欠佳或代表性減弱的成分股退出。中興通訊、鴻騰精密和祖龍娛樂將被剔除,合計市值約為1146億港元。

權重調整方面,由於每只成分股的比重上限為8%,當前佔比已超過8%的上市公司小米集團-W(01810.HK)(現為9.61%)和阿里巴巴(佔8.92%)權重將重新調整為8%。

流通市值最大的騰訊,當前的權重為7.48%,可能與其股價近期跌幅較大有關,此次調整後將重新達到8%的上限。

權重上調幅度較大的是美團-W和今年2月初上市的新貴快手-W(01024.HK),分别由6.83%和6.63%,上調至8%的上限。

所以,五大互聯網企業小米、阿里、騰訊、美團、快手,頂格佔據8%的比重,合共撐起恒生科技指數40%的權重。

除此以外,權重有所提高的成分股包括京東集團-SW(09618.HK)、阿里健康(00241.HK)、百度集團-SW(09888.HK)、平安好醫生(01833.HK)等。

最近内地有多只瞄準恒生科技指數的公募ETF獲批,新加入和權重有所提高的成分股在短期内或可得到資金支持。但中期來看,反壟斷調查、行業發展前景(例如平台業務、雲計算業務競爭加劇)、科技企業海外業務受疫情影響等因素,可能會影響到這些互聯網巨頭們的業績表現,尤其考慮到它們的股價已經累積了一定的漲幅,回調壓力應不小。

所以,儘管科技股已逐漸成為股市主流,相關的行業風險仍不容忽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