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年7月2日 上午9:16

善水源資産創始人劉明月認為,投資投的不是籌碼,而是一家家的公司,買入公司後不能時刻想著賣,要深度思考它的價值,投資要注重長期持續的復利。

善水源資産創立于2018年4月,成立以來憑借良好的年化回報、較低的回撤獲得投資者的關注。「善水源」取自《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在創始人劉明月看來,投資亦如善水,可柔可剛、品善為先、心如止水、源源不斷。

作為善水源資産的核心人物,劉明月在資本市場已有17年的從業經曆,尤其是在公募基金廣發基金的高光時刻,憑借優異的業績成為當時鳳毛麟角的明星基金經理。

近日,劉明月道出了自己的投資成長史。從一名偏愛數理化的任性淘氣少年到名牌大學工學畢業生,從一名機械工程師華麗轉身金融碩士,再從誠惶誠恐的實習生到十余年的頭牌公募基金投研曆練,劉明月獲得的投資經驗和教訓都刻骨銘心。比如在做周期股研究時,他感慨「周期股的周期來時讓一切成長股顯得遜色,但周期去時也讓人痛不欲生」;在回憶2012年前後做成長股投資時得出「無論周期還是成長在不同的時代估值不盡相同,要放在時代背景下掌握估值的藝術」的結論;在2015年的牛熊急速切換中,他深刻領教「泥沙俱下的行情需要空倉,波動行情則嚴選個股」;創立私募事業後,他總結,「相對收益和絕對收益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選擇一只股票,要對它進行360度的穿透,穿透過去才能更准確地預測未來」「不買一只股票不代表我沒有研究過,正因為研究得深入透徹才能自信地放棄」「我們投的不是籌碼,而是一家家的公司,買入公司後不要時刻想著賣,要深度思考它的價值」「投資要注重長期持續的復利」……

在這些感悟的基礎上,劉明月希望帶領善水源資産實現更穩健的發展,為投資者帶來穩定持續的復利回報,成為國内領先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

第一次「投資」選擇

問:為什麽會選擇金融這個方向?是受家人的影響嗎?

劉明月:家中沒有任何親朋好友從事金融行業,但我從小對數字和數學就比較敏感,數學總是100分。到了高中時期,自己的數理化成績比較好,在當時的社會環境,大學就理所當然要在理工科中選,後來可能認為工學好擇業,自己選擇了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的工學。

大學畢業後,自己來到廣州,先後進入廣州冷機、美的集團研究所工作。因為學的是流體機械及流體工程專業,便從事了智能與低溫技術的研發。

那時的工作就是拆解冰箱壓縮機和空調系統,換零部件、改變參數、做實驗,每天在實驗室和生産車間穿梭。漸漸發現自己知識儲備日益不足,于是我決定通過考研來改變現狀。

當時也沒想過要考金融,還是在准備原來的專業方向。恰好此時,有個同部門的研究生告訴我說,「你如果還是考壓縮機方向,那我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這句話對我影響很大。

與此同時,有位在大亞灣核電站工作的「學霸」同學正備考中山大學金融學專業,我想「學霸」選的專業應該不會錯,仔細斟酌後我便決定破釜沈舟,把廣州冷機給我的一點原始股賣掉作為未來的學費,最終如願考上了金融學專業研究生。」

廣發十年造就對「周期」的研判

問:當初是怎樣的機會,你選擇去了廣發基金?

劉明月:2003年,當時金融系畢業生最好的選擇就是去公募基金,通過我的求職戰術,最終獲得了去廣發基金實習的機會。那時廣發基金剛剛成立,百業待興,我是第一批實習研究員,被分配看周期品。雖然公司剛剛成立,但一切考核體系都是參照廣州成立最早的易方達基金,各方面選拔都很嚴格。

在實習期我花了七八天的時間專心撰寫了一份關于鎢行業的深度分析報告,推薦的個股是廈門鎢業,還要面對著公司所有的基金經理和管理層領導闡述報告。恰巧當時廣發基金的領導就曾是廈門鎢業的保薦人,如果分析不到位就立馬會被拆穿。好在最後順利完成,還獲得了當時分管投研的朱平總的贊許,他評價「這份報告已經達到中級研究員的水平」。就這樣,我作為首批研究員進入了廣發基金研究部。

回想起來也很感慨,我在學校的時候從未炒過股,連賬戶都沒開,K線圖也沒看過,就是一張白紙,系統訓練完全是從廣發基金開始的。

問:進入廣發基金後,你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什麽?

劉明月:進入廣發基金後,我先是從事有色金屬研究,挖掘的第一個牛股是寶钛股份。當時通過行情系統看到有色金屬行業漲幅不錯,就去看基本面,然後去上市公司調研。記得剛關注該股時的股價只有5塊錢,報告寫完就漲到7塊了。公司在10塊錢的時候大舉買入,2007年最高時漲到88塊,漲了10倍。

那時是大宗商品投資的黃金時代,銅、鋁、錫等出現了一批大牛股,也是在那一段時間,讓我對周期股的理解刻骨銘心,同時也讓我見證了周期股的魅力和殺傷力。

剛開始隨著金屬價格上漲,上市公司基本面超預期,股價波動上升,其上漲之快讓一切成長股都顯得遜色,但隨著價格回落,上市公司股價一瀉千里,又讓持有它的人痛不欲生。

大宗商品是強周期股,我同時還研究機械行業,機械可以定義為技術周期股。機械行業有很多細分的子行業,工程機械、重型機械、礦山機械等,每個機械都是一個子行業,每個子行業景氣度不同,投資邏輯所處的階段也不一樣。這類技術周期股,技術壁壘一旦突破,供求關系發生逆轉,行情就結束。

後來我接手了研究部的管理工作,既要研究宏觀策略,還需要對各行業做一個對比,于是增加了醫藥、食品飲料、傳媒等行業,研究的廣度擴大了。

問:在廣發基金這些年,最大的收獲是什麽?

劉明月:跟蹤宏觀策略一年多對我的幫助很大,我對估值對比、行業配置、組合管理也有了概念。在做研究員的時候,我幾乎每年都能獲得比較高的内部評分,排名也保持領先。2009年開始做投資,像每個初出茅廬的基金經理一樣,起初半年多的時間里我進行了一段高強度的學習,經常熬夜看報告,將各行業代表公司的報告都深入研究了一遍,對公司的估值和行業的景氣度增加了一些認識。

在投資中,自己也不斷復盤總結分析,對價值、成長、周期、強周期、技術周期做了區分,對空間、壁壘、治理結構、團隊等選公司的標准有了一些辨識,價值投資體系慢慢形成,偏好成長的投資風格也逐漸凸顯出來,通過選股來賺業績成長的錢。

我管理的第一只代表性基金——廣發聚瑞(2012年獲評三年期金牛獎)發行時規模達到70億元,到後面管理的3只基金規模總計超過100億元,從而使自己獲得了管理大資金的能力。在管理廣發聚瑞期間,自己也投資了一批表現較好的公司,包括海康威視、大華股份、金螳螂、東方園林和一些白酒股等,在當時都有過比較強勢的表現。

如今回顧來看,自己的投資體系得到不斷進化,從強周期的大宗商品入手,到周期性較弱的機械,再到策略涉及全行業,最後聚焦成長。能同時擁有這些經曆的投資經理目前在行業里可能很少。

股災曆練學會重視「倉位」

問:在加入中歐基金沒多久後就遇到了「股災」,怎麽看這一段經曆?

劉明月:出于職業規劃的考慮,我在2014年10月向廣發基金提出了辭職,隨後加入中歐基金,管理的第一只基金是中歐明睿新起點。這只基金是2015年1月底成立的,到當年6月份,基金淨值從1元漲到2.142元,淨值上漲114.2%,超越上證指數63.7%。

由于淨值表現優異,到2015年5月,該基金規模沖到了150億。但此時恰逢市場高點,一個月後便遭遇了股災,基金淨值跟著回撤。

我當時看好並重倉了「互聯網+金融」,系統性風險疊加金融向下周期,在當年6月至9月期間基金淨值回撤超50%。後來自己總結了兩點教訓,一是公募基金最低倉位限制且業績考核標准為相對收益原則,無法通過降低倉位來規避淨值隨市場快速下跌而大幅回撤的風險;二是看好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受到超預期的監管收緊政策的影響,板塊下跌幅度超過大盤整體。

在9月份市場見底後,自己便重新精選了行業和個股,基金淨值也得以快速提升,到年底淨值上漲了 53.2%,再次超越大盤。

從2015年全年來看,該基金仍然取得了累計收益 30.4%的成績,同期上證指數上漲8.5%,獲得超額收益 21.9%,在經曆建倉期、市場大幅波動的情況下,仍取得了較好的超額收益。

2015年的投資經曆讓我深刻體會到,在泥沙俱下的行情中,「倉位控制」很重要,倉位控制精准,就能夠有效降低市場系統性風險。

問:後來又是因為什麽原因,離開了中歐基金?

劉明月:2016年以後,因為遇到了一些其他事情,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傾注在基金的管理上,直到12月還是不能集中精力關注組合,出于負責任的態度,就卸任了基金經理。

雖然投資不盡如人意,但我對自己的投資能力從來沒有懷疑過,也沒有動搖過自己對投資的信心。總結起來,在廣發基金的5年熊市里,其實仍然有結構性機會,通過自己精選個股,每年仍能獲得少量收益,如5年獲得1倍的超額收益;但是2015年是「泥沙俱下」的行情,如果倉位沒有調整,業績很難做好。我個人認為,在結構性行情和牛市中不用太關注倉位,但是如面對2015年和2018年的系統性風險,降低倉位是很有必要的。

私募創業成就「價值」

問:在你過去的投資經曆中,最有代表性的案例是什麽?

劉明月:具有代表性的兩個成功案例是投資了安防行業的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

這兩家公司屬于有技術壁壘的公司,2010年我預判安防行業空間會非常大,從治安管理到醫療教育等,行業擴展需求很大。地域空間上,有從省級城市到三四級城市普及的趨勢。從行業競爭格局來看,行業第三與海康和大華的差距相當大,它們的過往業績、團隊、治理結構都不錯,未來業績持續增長的概率也很大。唯一的問題就是市場認為估值水平偏高,PE 25倍,比煤炭銀行都高了10多倍。

但我個人判斷這個估值水平並不高,因為他們成長持續的時間夠長,給25倍至35倍是可以的。後來也證明這個判斷是正確的,它們的業績一步一步兌現,從2010年年報到2013年報,這兩家公司PE區間在35至65倍,中樞50倍,估值一直比較穩定。

問:離開中歐基金後的一段時間,你在做什麽?

劉明月:離開中歐到創立善水源資産的這段時間,除了調養生息,自己也體會到了遠離市場的感覺。這段時間對人生也做了一些沈澱,進一步思考了如何做研究、如何做投資。學習了一家公司從虧損到轉折到成長再到藍籌的過程,學習不同階段的公司會有不同的投資邏輯。

我也思考了如何在絕對收益的前提下賺取相對收益,又重新看了一遍投資相關的經典書籍,比如巴菲特、費雪、彼得林奇、黑石的成長史等等,也讀了人文、曆史方面的書籍,對人生的價值有了新的思考。我認為,基金經理的價值就是為社會的融資和定價做出一些貢獻。我們投的不是籌碼,而是一家家的公司,買入公司不要時刻想著賣,要思考它的價值。

問:出于什麽樣的原因,讓你選擇了創業這條路?

劉明月:自己一直有著創業的情結,做公募時我曾在給投資者的一封信里提到「要為普通大衆去理財」。在休息的那一年,這個想法有了升華,作為基金經理不僅要為普通大衆理財,更要為一切合法收入者理財,不分收入高低,這是金融從業者的責任。

轉做私募基金後,可以說自己的心態更穩定,不再顧慮排名或者跟別人比較。在此之前,我的投資策略給人印象是進攻性強,「矛」的特點突出,但到了私募我更加注重安全邊際,要加上防守的功能,補充上「盾」的特點。

公募和私募最大的不同是倉位制度的不同,陽光私募最低倉位可以是「0」,這是私募最好的工具。對于基金經理來說,在公募時,倉位是選修課,在私募,倉位就變成了必修課。

從制度上來看,公募追求相對收益,私募是做絕對收益,要求更高,對自己的能力是一個更高的錘煉,挑戰更大。投資的終極目標是獲取持續的絕對收益,這也是投資的本源。

問:「善水源資産」這個名字有什麽立意麽?

劉明月:「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不管規模大還是小,我希望能做到業績持續優秀、能為投資者帶來穩定持續復利回報,能成為國内領先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

問:你認為如何才能成為一位優秀的投資人?

劉明月:投資首先要堅持學習,每天看研報是學習,廣泛閱讀也是學習。除了投資的書,曆史、人文類的書也都需要涉獵,廣泛的知識有助于提升認知。

想要做好投資,還必須要勤奮。你要不斷搜集數據,並進行嚴密的邏輯分析,並注重平衡,把握好度的藝術,盡量提高預測成功的概率。當然,最為要緊的是要注重格局與方向,做好風險控制。

此外,投資也要有良好的心態,面對市場要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犯了錯要及時認錯,及時修正,以後不犯同樣的錯誤。對于預測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政策、基本面要勤于跟蹤,這樣才能少犯錯誤或者錯誤不要那麽大。

來源:發布易

Read More